语文老师 发表于 2021-12-27 10:33:46

2021淮安中考作文(二) | 我想清楚了

                                                                                                   
2021江苏淮安中考作文题(60分)
请以“我想清楚了”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要求:①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②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③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我想清楚了
一考生
   细细密密的雨,润湿了青石小道。
   这是个安静的地方,容易让人思绪徜徉。我的心思很快飘得很广很远,飘过战场的金戈铁马,飘过宦海的波诡云谲。我清楚我所求无非是功名富贵,衣锦还乡。
   一个声音从角落里传出,茶馆一角,他被浸在那浅淡的凉阳里。他从黑暗中走出,是茶馆的老板,爸爸的朋友,穿着墨青的衣裳,清瘦朴素而不失典雅。他端着茶杯走到我面前,白瓷杯子,淡得近乎透明的液体。茶叶起落沉浮,最终落入杯底,茶香这才氤氲了整个屋子。我有些好奇地听着他与我爸的对话,“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他说。
   就如茶香慢慢散开一样,一丝带着讥嘲的怜悯之意也在我心底逐渐蔓延。无疑开茶馆这个职业是不那么风光的。而他却仿佛乐在其中。我比他清楚,人生一世,若不做出些什么名堂来岂不枉了父母生养一场。让我奇怪的是向他告辞时,我爸爸的眼神。既无讥笑亦无怜悯而是羡慕。他吗?他有什么好羡慕的?
   就在这段经历逐渐被我忘却的时候,机缘巧合之故,我又去了那个地方。仍是小巷深深,青石铺地。只是曾经那么安静的小巷,如今竟热闹非凡。他昔日的同行,早已改弦更张。可惟有他仍是当年模样。守着自己茶馆里的一方天地而已,仅此而已。
   白瓷茶杯,几片绿意盎然的茶叶在热水中缓展。叶上有白茸茸的毛,似料峭里催开的第一枝春信,带着冷傲清寒的意味。轻呡一口,苦涩的清香缭绕唇齿之间,回味却是甘甜。热气蒸腾,让我的眼睛也不再清楚。透着那笼着雾气的眼镜,我看见了他的眼睛,含着惆怅,含着不甘,却终归是释然。我不清楚了,我第一次意识到了我的不清楚。一介文弱书生,是什么支撑着他苦心经营,守在这里?为什么我爸爸会去羡慕一个开茶馆的朋友?
   彼时,他的影子在茶馆昏黄而惨淡的灯光下被拉得好长好长,就像一张弓。埋头,看见空气中的尘埃落入了茶盏中,水却不为所动,仍是那般通透澄明。蓦然,清楚了,终于清楚了。
   在这个污浊的尘世里,能干干净净度过自己一生的人,是值得钦佩的。恰如被掺了混浊物却依旧清明的水,他也是这样的人。也许寻常,也许普通,但绝不平庸。他不是英雄,没有功名富贵,衣锦还乡。他只是在寒凉的俗世中秉持着自己的尊严,维护着自己的干净。若真能如此,我也无怨无悔。我想清楚了,往后余生不要求彪炳史册,但愿无悔于心。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璧立千仞,无欲则刚。
【点评】
   善用对比手法,突出人物形象的特点和“我”思想情感的巨大变化,是本文的一大特点。一开始,“我”对爸爸开茶馆的朋友带着讥嘲和怜悯,而爸爸却满眼羡慕,侧面表现叔叔的独特魅力,也让“我”感到奇怪。市场大潮下,昔日的同行早已改弦更张,而叔叔依然苦心经营茶馆;小巷的热闹非凡,与他内心的沉静释然也形成对比,这些都体现了他对传统文化的坚守。一开始“我”对叔叔带着讥嘲和怜悯,最后“我”十分钦佩了,这些表现了叔叔的所作所为对“我”产生了较大影响。原先“我”之所求,乃世俗的功名富贵,衣锦还乡,再次与叔叔接触后,“我”“不要求彪炳史册,但愿无悔于心”,“干干净净度过自己一生”。多重对比,其实殊途同归,都是为了突出“我想清楚了”的主题——“在寒凉的俗世中秉持着自己的尊严,维护着自己的干净”。
   文章的语言,富有形象性,充满语文味。“墨青的衣裳,清瘦朴素而不失典雅”;“含着惆怅,含着不甘,却终归是释然”的眼神,与朋友谈诗说词,这些文字勾勒出一个通透澄明的文弱书生形象。而就是这样的一位儒商,守护着一方茶馆,因为热爱,所以执著,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一个曾经崇尚功名富贵、衣锦还乡的“我”,正如孔子所云“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此外,细细密密的雨,润湿的青石小道,氤氲着香气的清茶,深深的小巷,昏黄而惨淡的灯光,这些意象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加之叠词的巧妙运用,营造了古典文化的优美意境,读来自有一番别样的韵味,也烘托出恪守传统文化、心境淡泊释然的茶馆老板形象。文章最后一段林则徐的名句置于文末,整段读来不够流畅,文意似乎没有表达结束。建议前后两句调换一下位置,这样衔接更加自然,也更能突出“我”从茶馆老板身上获得的心灵启迪“往后余生不要求彪炳史册,但愿无悔于心”。(夏熔亮)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21淮安中考作文(二) | 我想清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