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动症容易被忽视的6大诱因
我的一个朋友的孩子性格比较内向,孩子不太爱讲话,对什么事都特别的敏感,朋友说孩子这段时间都是不由自主的吸鼻子,纠正了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改变,后来他们才知道孩子这个是抽动症,想了解下抽动症发生的几个常见原因有哪些?抽动症容易被忽视的6大诱因抽动症容易被忽视的6大诱因
孩子频繁眨眼、清嗓子、甩头,很多家长以为是“坏习惯”,其实可能是抽动症在作祟。这种病的根源像一团乱麻,既有“天生因素”,也有“后天刺激”。以下是生活中常见的诱因:
1. 遗传基因:家族里的“隐形接力棒”
如果家族中有抽动症、强迫症或焦虑症患者,孩子患病风险会增加。比如,爸爸小时候总爱挤眉弄眼,儿子出现类似症状的概率可能更高。这种“基因彩票”就像刻在DNA里的暗号,遇到环境刺激容易触发。
2. 大脑里的“信号混乱”:神经递质失衡
多巴胺、血清素等神经递质是大脑的“通讯员”。一旦失衡,身体就像收错指令的机器人:孩子明明不想动,手指却反复搓衣角,喉咙不自主发出怪声。这种“失控”可能从4-6岁开始显现。
3. 孕期和出生时的“暗雷”
妈妈怀孕时吸烟、接触有毒物质,或早产、缺氧等围产期问题,可能埋下隐患。就像盖房子时地基没打好,孩子大脑发育容易出偏差。
4. 环境刺激:压力是“导火索”
家庭高压锅:父母经常吼骂、夫妻吵架,孩子长期紧张,症状可能加重。比如考试前孩子眨眼频率突然变高。
电子屏幕依赖:长时间玩手机、平板,闪烁的光线刺激大脑,有家长发现限制屏幕时间后孩子抽动减轻。
感染和过敏:链球菌感染、严重鼻炎可能诱发抽动,就像身体拉响错误警报。
5. 饮食中的“隐形刺客”
含咖啡因的奶茶、辛辣零食、添加剂多的膨化食品,可能让神经更兴奋。曾有孩子每天喝可乐后耸肩症状加剧,调整饮食后明显好转。
6. 被误解的“心理包袱”
同学嘲笑、家长责备会形成恶性循环。一个10岁男孩因频繁清嗓子被同学模仿,越焦虑症状越严重,经心理疏导后才逐步缓解。
抽动症像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找准原因才能对症解决。早发现、早干预,多数孩子症状会随年龄增长缓解,家长的耐心理解比药物更管用。
有任何疑问或困惑的问题可以加微信:zsds508 了解更多关于抽动症的问题。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