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家长 发表于 2016-2-4 07:40:50

让学校静下来(转载)

  写完课堂上究竟发生了什么,作者吴非意犹未尽,将思考延展至书页之外,著专文呼吁:教育要遵守常识——
让学校静下来,静下来
有老师问,你在课堂上究竟发生了什么中为什么反复强调“常识”?很简单,我是教师,背离教学常识,就可能误人子弟,而遵守常识可以让我的教学少犯错误,仅此而已。教育界的浮躁之风经久不息,反常识甚嚣尘上,几成气候;强调守本分,或许能让那些恪守常识的老师安心教学。
  一所安静的学校,一间安静的教室,一位心情平静的教师和一群有自由思想的学生,是我对教育的期待。
  浮躁之风让教学失常
教育关涉人的未来,任重道远,不能因为有困难就背离常识。基础教育一直遭遇各种困境,但解决问题的阻力变得越来越大。此中原因,固然在于社会开放后人们能公开主张争取个人利益,另一方面也和社会不良风气有关。浮躁和急功近利纠缠在一起,酿成校园的浮躁之风。
  如果基础教育的任务仅仅是教会学生对付考试以升入更高一级学校,那就无所谓“基础”,真正的教育也就无法发生。学生成了考试机器,没有问题意识,缺乏批判思维,不关心社会,甚至不思考自己的明天。即使有社会风气支撑,教育者也不能认同这种“教育”。
  此外,更危险的是违反常识、背离常识的“反教育”。目前基础教育领域里这种反常的“教育”变得堂而皇之,不免令人担忧。教育的目的一旦被庸俗化,简约的教育内容被繁复的形式所替代,师生疲于奔命,教育没有让人变聪明,而是把人逼向愚昧;更令人困惑的是人们无视愚蠢教育的危险性,而热衷不切实际的鼓噪。
  在一些学校,看到的,经不起想;听到的,经不起问。一些学校宣传推行“高效课堂”,既然“高效”了,那就意味着可以少上些课,然而教室课表上主要学科的课时竟然大大超过部颁标准。又有学校大张旗鼓地组织学生“夜间步行活动”,请来媒体大事报道,轰动一时。但让老师们不能理解的是:校长悄悄下令把每周体育课减去了一节。近年又有“阅读推广活动”,一些学校还设立“读书节”——我很疑惑:学校本是读书场所,为什么也要“推广阅读”?学生每天都在读书,为什么要“读书节”这种形式?“读书节”这一天,学生捧着书装样子拍“阅读照”,然后继续做教辅做试卷,一个月只有两天休息。
  因为浮躁,常识与逻辑往往不受重视。多次看到这样的“经验介绍”:某个学生“月考名次落后,年级组和班主任及时与家长沟通”——什么叫“月考”?为什么要排“名次”?学生某门课成绩有浮动,是不是非得去寻根究底?学生本人有没有思考能力?找家长“沟通”的作用是什么?如果学生学习有问题就通知家长,那么学校和教师的职责又是什么?当未来的教育史家在安静的时代阅读今人留下的这些教育事迹,他们会比我们有智慧。
  如果一种不良现象长期得不到纠正,那一定是有利益群体在固守,他们会找出各种各样的理由解说、推诿,甚而转移大家的注意力。比如,在信息技术发达的当下,教师的学习途径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加方便,然而每年仍有动辙几十万教育界干部和老师不远千里朝拜“典型”以“取经”。而中小学的“检查”“验收”“评比”多到不胜其烦,学校疲于应付,难得有一周安静;一些教师也受浮躁之风影响,热衷表演,课堂喧闹如集市。有人认为,这些“验收”“评比”和“赛课”“对学校工作是一种推动和促进”,这种解释隐含的意思是否要以此来监督学校与教师的懒惰?
  浮躁之风,或出于落后的政绩观,或由于违背常识的盲从。浮躁之风盛行的现象经不起理性思考,如果能在教育内部进行反思讨论,其怪自败。教育要教会学生思考,教育者本身即应当是思考者,如果教师和学校管理者回避矛盾,不能对学校的教育现象作出解释,也就很难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
  学校和课堂需要安静
在教育界的喧哗嘈杂中,我渴望能有安静的学校;学校静下来,有价值的教育才会出现。在安静的校园,教师能敬重常识,保持理性思维,既能深刻地思考复杂的问题,又能展示简洁平易的教育风格;学校不折腾,教师不盲从,富有智慧的教师站在讲台,学生庶几可以安心学习。
  在一些相对安静的学校,人的心境会变得辽阔。有校长对我说:“我们是一所普通学校,生源一般,升学率不太高,也没有什么特色。”老师说:“没什么人来听课参观,领导不常来,评比没份,学生没吃太多的苦,蛮好的。”校园整洁,没什么标语横幅,会议室布置简朴,没什么奖牌奖杯,学生举止礼貌,老师态度温和。我觉得很好,像从前的学校。有一次在郊外看到某校长跟着学生春游,我有些意外,因为很多学校要求学生交“家长签字”,还动辙以各种借口取消春游秋游,但补课却十分主动,这,难道不值得我们深思吗?
  学校安静了,教师的心平静了,课堂正常了,学生的学习开始了,教师的职业素养也会提高。有这样的学校:例行的检查验收由“班子”接待应付,尽量不劳烦教师,让他们安心教学;某项节外生枝的检查或评比落后,校长恬然自安,因为学校不愿为了一纸表扬逼迫老师、学生参与形式主义的活动。有一所学校,校长一学期只开了三次教师大会,他解释为“学校本没那么多事,不要折腾老师”。他认为,教师最了解学生,最有话语权,学校必须倾听教师的教学主张。的确,每所学校都有学养高的教师,无论处在什么样的环境中,他们能远离尘嚣,保持冷静,进行理性思考和判断,并带领学生作出正确的选择。
  然而,学校为何始终静不下来?为什么有那么多教育管理者热衷制造“特色”,编出各种排比句顺口溜?为什么有那么多老师热衷上表演课,追逐“赛课”?中小学为什么有那么多“课题”?为什么有那么多检查评比?为什么许多学校特别重视“与媒体搞好关系”?能不能不要去打扰学校?学校能不能不自我折腾?
  没那么简单。非喧嚣则难以出名,不折腾则无以获利。学校的喧闹不可能不影响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如果学生长期被过重的学业负担所困扰,如果学校和教师的“业绩“要通过学生考试成绩来体现,这样的教育怎么可能培养出创造精神?
  现今校园中最尴尬的事,莫过于坚守常识反而比胡闹困难。我们不能高估人对抗环境的能力,毕竟教师在喧嚣的氛围中要付出极大代价才能保持自我,随波逐流则省时省力;但是,放弃教育常识,对一些教师来说是极其痛苦的事。
  教师能否保持职业理想,感受职业幸福,既取决于个人对教育的理解,也取决于学校的教育追求。如果教育价值观混乱,学校文化必然变质。在一些学校,遵循教育规律尊重教育常识的教师,往往被视为异类,被认为不通世故人情和缺乏合作精神。
  “理想主义”有害吗?教师富有教育激情是幼稚吗?教师的职业态度为什么不能单纯一些?如果教师的心中只有教育之利而无教育之美,学生能学到什么?教育者本应是理想主义者,如果教师过于“现实”,学生也会变得世故。
  如果“现实”落后庸俗,教师是不是也必须“尊重现实”?顺应落后的教育状态并不难,但是教育关乎学生的成长,学校和教师所做的一切都会留存在学生的记忆中。教师不应该“顺应潮流”,听天由命。事在人为,学校应该保持理智保持独立性,在现有条件下,仍有可能把事做好。面对流行风潮,学校和教师勇于坚守,便可能保持学校和课堂的安静。
  这些年我结识了不少老师,他们对我讲述课堂上发生的事,讲教学之难和教学之美,我从他们的讲述中感受到炽热的职业激情,我也更加认识到恪守常识是教师的职业素养。当今之世,这种职业态度也许平淡无奇,然而一名理智的教师应该清楚自己在做什么,未来的时代也必然敬重这种平凡教育的高度和品质。
  我尊敬那些安静的老师,他们不顾外界的喧哗嘈杂,静心教学、读书、思考;他们不愿参加所谓的荣誉评选,不愿一味争升学率,不让庸俗的名利观玷污职业信誉;他们乐于在“普通学校”当“普通教师”,在平凡的工作中提升职业品质。一名教师如果能保持独立思考,对现状有清醒的认识,就会对教育有所贡献。
  童年只有一次,少年期并不漫长,属于校园的青春只有几年光阴而已。在安静的学校,学生安静地学习,他们的思想在自由飞翔。如果学校能真正安静下来,学生也许能得到他们渴望的美丽人生。(吴非,本名王栋生,特级教师,杂文作家)

考试专家 发表于 2016-2-6 17:16:07

我就是路过,拿积分走人!!

偏向虎山行 发表于 2016-2-13 20:04:20

刚起床,睁开眼就看到楼主的帖子了,顶一下!

化学老师 发表于 2016-2-16 20:58:17

这是一个KB的故事,当你在半夜12点的时候穿着黑色的衣服对着镜子用梳子梳下就会看到…头皮…屑!

彬彬有礼 发表于 2016-2-20 21:58:20

你长的拖慢网速,你长的太耗内存,大哥,把你脸上的分辨率调低点好吗?国际脸孔世界通用。

成长路上 发表于 2016-3-1 18:26:10

我若安好,便是晴天。

普通家长 发表于 2016-3-10 19:57:52

有钱的都是大爷!但是欠钱不还的更是.

要想成功 发表于 2016-3-19 07:29:33

不错,顶一个!

坚持梦 发表于 2016-3-24 12:59:21

孩子把玩具当朋友,成人把朋友当玩具。

我不能输 发表于 2016-3-28 19:04:22

楼下的且行且珍惜!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让学校静下来(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