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盼已久的暑假如期而至,家长与孩子有了更多相处时间的同时,是不是也遇到了些许学习与生活方面的问题,迫不及待地想与学校老师沟通交流?那么,如何使家校沟通更加有效呢?下面就来看看心理学专家吴蓉老师是怎么说的吧!
在热线咨询中,我们的咨询师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家长会问,“这个情况我要不要跟他(她)的班主任反映一下?”这时,我们的咨询师一般会在理解家长的基础上,询问家长,第一,之所以想跟老师沟通的目的是什么?第二,是否跟孩子讨论过? 我们试着先想象一个场景:回到家,看到孩子坐在沙发上,吃着水果、喝着饮料、看着电视,你会是什么反应?不少家长可能第一反应是会问:“作业做完了吗?” “作业做完了吗?复习了吗?从这样的反应中,可以看出,家长的角色是学习上的督促者、监控者,不自觉就承担起了教师的作用。”教师的作用是传道授业解惑。那家长的角色、功能是什么呢?大多数父母只关注了两个功能,一是照料孩子的生活起居,二是学习上的督促者、监督者,其他的功能父母们往往都有意无意地忽视了。比如情感交流的功能、孩子社会化的功能、休息和娱乐的功能。 因此我们回到家校合作中,一定也是要有界限的,家长有家长的功能,老师有老师的功能,不要越界。家校是合作,而不是共谋。 “在和老师沟通的时候,家长一定要清楚,沟通背后的目的是什么。什么内容可以告诉老师,哪些不需要告诉老师。”举了一个例子,有一位男生不肯去上学,一到学校就浑身不舒服不自在。为什么呢?原来,有一次,他在办公室外听到老师说自己在家里和家长的关系一塌糊涂。他立即就想到肯定是家长到学校和老师说了。从此就对上学产生了抵触。 在和孩子的沟通中,家长也要注意自己的站位,要保持中立,避免过度地卷入。比如孩子抱怨作业多,家长该如何应对,是站在老师的角度说“这都是为你好”,还是站在孩子的角度说“算了算了不要写了”?这两种方式你都选择了明确的站位,或许你可以尝试问问孩子“作业这么多,要写到很晚,特别烦躁,是不是不想写了?”有的家长不敢说,怕孩子真的因此不写。其实孩子的情绪感受和他的行为是不一样的。当情绪被家长理解时,孩子往往能冷静下来,这时家长就可以趁机问‘那你有什么打算呢’,让孩子自己做出决定和判断。” 有的家长喜欢悄悄地到学校和老师沟通,完了还让老师不要告诉孩子。这种方法是不可取的。老师跟家长反映孩子的情况,家长一定要告诉孩子的。不但要和孩子说,而且要让他知道,我们一直是联结在一起的。遇到困难的时候,孩子落到谷底的时候,家长不能站在岸边指指点点,而是要陪伴他。 家庭最重要的一个功能,是让孩子永远有一个家可以去依靠。 来源:陶老师工作站(微信号:njxzu-xyy) 作者:吴蓉: 陶老师工作站心理咨询师、南京外国语学校老师、南京市心理学科带头人、南师大心理学院兼职硕士生导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