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向东(微信公众号:陈向东) 编辑/陈向东频道 Simon ¤ ¤ 学习能力,是人最重要的能力,是一切其它能力的基础,可以称之为「元能力」。 其实我们每天都在「学习」。 昨天美国大选,我们强势围观,今天股市震荡,我们提心吊胆,明天春运上演,我们尽早筹划……这都算学习。 地铁上刷个微信了解美容知识,闲谈中说个八卦挖掘明星内幕,睡觉前追个韩剧猜想最终结局……这也算学习。 但是,为什么我们的生活好像一直在原地踏步,并没有得到改善呢。就像网友们哀叹的那样,「学了那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因为,你的学习过程并不完整。准确地说,你只有「学」,却没有「习」。 学习,从来都是双重含义。接触自己不知道的知识,叫学,反复练习并掌握这些知识,叫习。其实在以前,古人是把当成两件事来看待的,学是学,习是习,孔圣人说的「学而时习之」就是最好的证明。 而今天,我们却把这两件事混为一谈了,觉得文章看过了就是学习了,经验听过了就是学习了,实际上你只是学了,却没有习之。 只学不习的知识,无法留给人深刻的记忆,更别说形成习惯了,会被很快遗忘。于是乎,人们总会有这样的尴尬—— 喂,今天我看了一篇文章,说的太有道理了。 哦,是怎么说的? 额……记不清了,我给你个链接你自己看吧。 你仅仅是看过一遍,却并没有习它,自然就记不清了。说直白点,知识就像是桌上的一只大红苹果,你发现了,却没有咬上一口,所以它的味道你是不知道的。别人问你这苹果好吃吗,你只能回答,喏,苹果在这里,你自己尝尝吧。 互联网时代,「学」变得越来越容易,「习」变得越来越困难。 以前的人们想要获取知识,需要到处拜访名师,当你历经千山万水千辛万苦到了名师门前,名师还不一定乐意教你。因为学的机会如此难得,所以当时的人更重视这样的机会。一旦拜入名师门下,就极其虔诚,「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师傅精通的技艺也不多,于是师徒们就天天钻研那点事,学一点,习一点,实际上是形成了完整的学习过程。 现在的人们则恰恰相反,知识的获取变得越来越容易,打开手机,世界尽在掌握。一会儿看看大国冲突,一会儿看看财经新闻,一会儿看看健康养生,一会儿看看行业动态。觉得不错的,顺手点个「收藏」,想着以后用得上的时候再翻出来参考下,其实,收藏等于「永不再看」。不信请大家看看「我的收藏」,你一定会诧异,自己什么时候收藏了这么多。 正是因为「学」变得如此便捷和廉价,所以大家都不太重视,「习」也就变得困难了起来。没有压力,也没有动力,有时候看资讯纯粹就是为了打发时间,压根就跟学习这件事毫无关系。 我们现在的确是每天都在学,却很少会去习。没有完整的学习过程,肯定也就无没什么收获,那么原地踏步的状态也就水到渠成了。 人和人之间为什么会有差别,就是因为对待学习的态度不同。 如果你是培训机构的校长,你可以做一个调查对比,什么样的学生更愿意补习培优,答案一定是最优秀的那批学生。当年我在武汉做培训机构校长时,就曾做过学员调查,结果发现,生源占比最大的学校,就是武汉排名前三的高校,武大、华科大、华师,而那些二本三本和大专的学生,来培训的人很少。 人越学习越优秀,人越优秀越学习。因为学习而优秀,因为优秀而学习,这似乎就是解释人和人为什么有差别的最好理由。 普通人一年看不了两本书,成功者可以做到两天看一本书,真不开玩笑。在我参加的各种学习班里,就发现了一个规律,越是层次高的人,学习的劲头越足,跟年龄并没有直接的关系。我亲眼看到过,七十多岁的董事长学习起来废寝忘食,二十出头的小主管学习起来无精打采。 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因为成功的经验都是不是学来的,而是习来的。 比如你看到一个强身健体的好方法,说有氧运动能提升身体的新陈代谢功能,让人保持健康,文章列举了很多例子,你觉得很有道理。知识和原理都学了,但带给你强健身体的,一定是你慢慢习来的,每天进行一个小时的有氧运动,持续不断,数月方可小成,数年才见功效。 比如你看到别家公司业务发展迅速,于是前往取经,别人告诉你如此这般,你觉得很有道理。战略战术都学了,但带给公司局面转变的,同样是慢慢习来的,一口决不能吃成一个胖子,只有全公司从点滴小事做起,持续改进经营管理,才有可能改善局面提升业绩。 总的来说,学习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因为它的本质就是强迫你去做你并不擅长的事情。但是学习又是最重要的事情,因为它的结果是让你变得越来越好。 切记,只学不习,不是学习。学习学习,起于学,止于习。
¤ ¤ 陈向东频道:关注管理、创业与职场的原创公号
陈向东,跟谁学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前新东方执行总裁,全国青联委员,北京民营科技促进会副会长,北京大学等多所高校创新创业企业导师。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博士,美国哈佛商学院校友,数所高校的兼职、客座教授。畅销书《做最好的创业团队》的作者。
长按二维码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