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从哪里来】这个问题可以只是简单的一个“为什么”的回答,但也可以是属于系统的“性教育”的讨论范畴。
从世界卫生组织欧洲区域办事处2010年制定的《欧洲性教育标准》来看,性教育应该是一种全面的、整体的范畴。性教育的启蒙应该是从出生即开始进行。(WHO,2010)
如果只是纯粹地将【我从哪里来】认为是一个简单的为什么的回答,那么不管是从哪个角度来阐释,都只是属于“零散的”性教育启蒙。而《欧洲性教育标准》建议,与其无意识地、零散地向孩子传递性知识,不如正面、积极、规范地进行性教育。(WHO,2010)
一、 性教育启蒙是孩子教育的一部分
很多人以为性教育只是包括性行为、性态度和性观念,但其实不是的。性教育启蒙是孩子教育的一部分,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许多父母面对孩子询问【自己是从哪里来】的这问题,由于不晓得怎么和孩子解释【关于发生性行为而有了爱的结晶】这样的过程,于是就用他们是【从石头里蹦出来的或垃圾场捡来这样的玩笑话】来搪塞孩子,殊不知这样的回应不仅让孩子想法产生混淆,也错失了和孩子坦率讨论性的难得机会。(叶致芬,2014)
《欧洲性教育标准》建议,父母需要从六个年龄段去给孩子提供合适的启蒙教育,包括0-4岁、4-6岁、6-9岁、9-12岁、12-15岁、以及15岁以上。每个年龄段包括8个主题:“人体与人的发展”、“生殖生育”、“性”、“情感”、“人际关系及生活方式”、“性、健康、幸福”、“性权利”、“性当中的社会文化因素:价值观和规范”。这些主题与儿童的身心、情感以及社会的动态发展相关。(WHO,2010)
1. 父母厘清自己的性价值观
就算是一个小baby,他都会对自己的身体产生好奇。比如换尿布的时候会看到他在把玩自己的性器官,比如在洗澡的时候会看到孩子摸摸自己凸起的小乳房,甚至还有一些妈妈们会觉得自己的幼儿也许还有“夹脚”、“自慰”等现象。
但以上这些都是婴幼儿宝宝对自己身体开启好奇的重要起点。如厕训练就是因为孩子对自己的生理表现产生反应,因为便便时候的用力,脸部表情会发生变化,然后才慢慢展开对大小便地控制念头
所以,重要的事情必须得说三遍,就是淡定、淡定、请淡定。
如果我们面对孩子对自己身体的探索,都已经反应很敏感了,那么这个性教育启蒙就无从开始。要知道,孩子一直都在观察和模仿我们的一言一行,我们如果觉得孩子的身体探索的方式是一种不雅观、甚至羞耻的行为,那么我们也同时在潜移默化中向孩子传达了相关的信息。(日本东京都教育委员会,2014)
所以,在开始身体认识教育之前,父母一定要先厘清自己对性器官的感受和价值观,卸下尴尬敏感,放下面红耳赤。
2. 在回答【我从哪里来】之前,我们还有其他准备功夫
当孩子对【我是从哪里来】这个问题感兴趣,并提出来之前(一般在四五岁),我们还有很多准备功夫可以做。
1)告诉孩子身体特征
《欧洲性教育标准》建议,告诉孩子身体特征,这里包括各个身体部位及其功能,性别的差异,自己和他人的不同等。(WHO,2010)
对于年幼婴幼儿的身体方面的教育启蒙,主要是通过游戏、故事、亲子共浴等来一起配合学习的。
- 唱游:比如Head, Shoulders, Knees and Toes等
- 游戏:人体小绘画,准备卡片和画,告诉孩子身体部分的功能,比如头可以用于“思考”,眼睛用于“看”,手适合“抓握”东西,屁股可以坐,可以拉便便,“小鸡鸡”用于“尿尿”等。
- 洗澡:在清洁中告诉孩子每个部位的名称、功能,人的身体有很多器官,每个器官都有很重要的作用,性器官是非常重要的,应该保持清洁。
- 亲子共浴:通过亲子共浴的方式既增进感情,同时也可以让孩子观察大人的身体和自己不一样的差异性。当然随着幼儿的年纪增长,是否允许母子和儿子,或父亲和女儿共浴,不同国家的文化存在差异,每个家庭可以斟酌权衡。
我们是否需要告诉孩子性器官的名称比如睾丸和阴道?日本东京都教育委员会《性教育指南》里建议“不合适”,关于性教育的名称,在日常生活中不直接说也是一种礼貌和修养。(日本东京都教育委员会,2014)
如何告诉孩子男女有别的身体差异呢?日本东京都教育委员会《性教育指南》里建议是,告诉年幼的孩子几个要点:1)因为男女性器官形态不同,所以排尿方式也不同;2)性器官的作用,只需先告诉小孩是排尿的地方;3)性器官是很重要,所以要保持清洁,不能随便给别人看,也不可以随便摸随便踢。(日本东京都教育委员会,2014)
2) 让孩子了解生育和繁殖
《欧洲性教育标准》建议,孩子需要适时明白怀孕、生育和婴儿的基本知识,了解人类繁殖的基本情况,即告诉孩子【婴儿从哪里来】,此外,还包括让孩子明白成为家庭一员是有各种方式的,同时也不是每个人都可以生宝宝。(WHO,2010)
在这个阶段中,分享几点家庭可以用的亲子活动:
- 故事书/绘本:和大宝宝唸一些有关迎接小婴儿的故事时,可以告诉妈妈肚子里有个房子,房子里还有个小宝宝。如果是二胎家庭,还可以告诉孩子不是每个人都可以生宝宝,而最终肚子里的宝宝会成为家庭中的一员。(AAP,2010)
- 产检B超:生命繁殖的教育(适合二胎):带上大宝做产检。带上大宝做产检,他可以听到婴儿的心跳声,看到B超图。当婴儿踢脚时,把大宝的手放在肚子上,把他介绍给二宝。(AAP,2010)
- 植物和动物的生命教育:让孩子亲自去孵化一个植物种子,去体验生命的发芽和成长。可以通过对动物的认识来谈性教育,从粗略认识动物,分类哺乳类动物,到动物生殖和繁衍,最后回到原点:“动物的交配”,这些知识都可以从书籍、动物频道中获得资讯,这些自然、厚实的知识是基础。
3. 我们可以尝试这样子回答【我从哪里来】
不可否认,会有一些孩子也许在2、3岁就已经提出这个问题【我从哪里来】,如果是这个年龄段,父母可以简单概括为从妈妈肚子里来即可。再配合前文所述的基础教育,慢慢向孩子“准备”。当孩子4、5岁了,大部分孩子也会有这个问题,那么可在上文的准备功夫外,告诉孩子:“爸爸妈妈因为相爱而在一起。爸爸的精子和妈妈的卵子结合,那就是你,然后你慢慢的在妈妈身体里面长大,等你长到够大后,就出来了。”(叶致芬,2014)如果想要舒缓尴尬,可以借由可爱的童书、绘本分散尴尬的重量,比如市面上的图书有《种子宝宝》(台湾),《我从哪里来》(香港)和《小威向前冲》(国内)等。
————---
本文参考文献为《欧洲性教育标准》(WHO)的0-4岁的阶段性指导 和日本东京都教育委员会的《性教育指南》(幼儿园小学阶段),以上所标注的文献引用由#一起来玩萌芽科普群#群友@花卷儿的小屁屁,@念念妈和@Totoronomori 翻译,全文请参考此文@萌芽研究所BUD:我们的童年谈『性』色变?WHO教你如何正确应对性教育启蒙
从《欧洲性教育标准》(WHO)的0-4岁的阶段性指导的来看,【性教育】其实是有章法可循,并没有那么高深莫测,并且这个教育是渗透在孩子的每一个生活的小细节里,让我们能从容去面对和作答,对于【我从哪里来】,其实也同理。
————————————————————
知乎专栏:萌芽研究所BUD,致力于普及科学育儿的专栏
更多育儿的个人经验与技巧,收录在我的个人微信公众号和微博:@萌芽研究所BUD中,厚脸皮地放上关注链接:微信公众号 / 个人微博,感兴趣的爸妈们欢迎来坐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