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 今天距淮安市

学习帮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点击用微博登陆

点击用微信登陆

搜索
查看: 2135|回复: 2

[分享交流] 如何提高孩子学习的积极性

119

主题

0

好友

2006

积分

版主

心理老师 发表于 2017-10-27 10:26:17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来自-- 江苏淮安
一、不要说伤害学习积极性的5句话
   1 .写作业磨蹭,今天晚上不许玩!
      我常常听到家长限制孩子玩的时间,但是有没有家长限制孩子学习的时间呢?
支招:限制学习时间有时更高效。
   2.看看人家孩子,又考了第一!
当父母总比较成绩给孩子造成压力时,你口中的榜样,常常变成孩子仇视的对象。
支招:名次不是输赢。
   3.是你自己要学的,怎么能半途而废!
      很多家长明白学习的目的也支持孩子的兴趣,但是当我们很高兴孩子有了喜欢的事情,还存在一种情况,那就是三分钟热度,有了热情,很快熄灭了怎么办?
      支招:让孩子感受到学习的轻松和快乐
   4.你就好好学习,其他不用管!
      很多家长让孩子只关注学习,反而阻碍了孩子真正的学习能力。
      支招:学习不是只在课本上。
   5.别问“为什么”,别胡思乱想!
      在孩子小的时候,会问我们无数个为什么,其实这正是孩子学习的重要方法
      支招:“为什么”是点燃学习的火种。

学习帮平台 - 贴文版权及免责声明

1、本主题所有言论和图片纯属会员个人意见,与本平台立场无关
2、本站所有主题由该帖子作者发表,该帖子作者与学习帮平台享有帖子相关版权
3、其他单位或个人使用、转载或引用本文时必须同时征得该帖子作者和学习帮平台的同意
4、帖子作者须承担一切因本文发表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本帖部分内容转载自网络,但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如果本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告知本站,本站将及时予与删除并致以最深的歉意
7、学习帮平台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贴者而删除本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9

主题

0

好友

2006

积分

版主

心理老师 发表于 2017-10-27 10:29:02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来自-- 江苏淮安
二、了解这8个心理学规律
1.小考都挺好,大考就砸锅(詹森效应 )
      曾经有一名叫詹森的运动员,平时训练有素,实力雄厚,但一到赛场就会失利,自己和他人都很失望。由此人们把这种平时表现良好,因缺乏应有的心理素质而导致正式比赛失败的现象称为“詹森效应”。
      在现实生活中也有不少类似现象,平时名列前茅的学生一到大考,就发挥失常,表现出紧张、慌乱,甚至记忆骤退,脑海里一片空白。其主要原因是学生对结果期望值过高,想要成功,又怕失败,患得患失,压力过大。结果造成大脑皮层兴奋与抑制失衡,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各种症状就随之而生。
      启示:要教会孩子注重过程,淡化结果。学会关注过程中的付出与收获,而不仅仅是看结果如何。
2.给孩子留点“空白”(超限效应)
      马克・吐温听牧师演讲时,最初感觉牧师讲得好,打算捐款;10分钟后,牧师还没讲完,他很不耐烦,决定只捐些零钱;又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讲完,他决定不捐了。在牧师最终结束演讲开始募捐时,过于气愤的马克.吐温不仅分文未捐,还从盘子里偷了2元钱。这种由于刺激过多、作用时间过久,而引起逆反心理的现象,就是“超限效应”。
      启示:孩子考试没考好,有的父母只要一看到孩子看电视或者玩游戏就会跟孩子提起没考好的事情,让孩子感觉“又来了”,使孩子从最初的内疚不安到后来的不耐烦最后反感讨厌。父母对孩子的批评不要超过限度,犯一次错,只批评一次。这样,孩子才不会觉得同样的错误被“揪住不放”,厌烦、逆反的心理也会随之降低。
3.怎样才能激发学习兴趣(德西效应)
      当一个人做一件事很开心时,提供奖励反而会减少这项活动对他的内在吸引力,这就是所谓的“德西效应”。
      心理学家爱德华・德西曾做过一次实验,他随机挑选一些学生解答智力难题。实验的第一阶段,所有学生都没有奖励;第二阶段,奖励组的学生完成一道难题就会得到1美元奖励,无奖励组的学生仍像原来那样解题;第三阶段,让学生们自主学习,研究员通过观察学生在业余时间是否继续做题,来判断学生对解题的兴趣。结果发现,被奖励的学生对解题的兴趣衰减地快,而未被奖励的学生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去解题。
      启示:不要随便奖励孩子,并不是所有的奖励都会让孩子更愿意做一件事,奖励也会浇灭他们对一件事的兴趣。
4.谁都喜欢“够得着”的目标(登门坎效应)
      “登门槛效应”又称“得寸进尺效应”,是指一个人一旦接受了他人一个微不足道的要求,这个人为了给他人留下前后一致的印象,就有可能接受更大的要求。
      1966年美国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实验,实验者到两个居民区劝人在房前竖一块写有“小心驾驶”的大标语牌。在第一个居民区直接提出这个要求,结果遭到很多居民的拒绝,接受的仅为被要求者的17%。在第二个居民区,先请居民在一份赞成安全行驶的请愿书上签字,这是很容易做到的小小要求,几乎所有的被要求者都照办了。几周后再向他们提出竖牌的要求,结果接受者竟占被要求者的55%。
      启示:在帮助孩子养成好习惯时,我们不要在最初就给孩子设立一个难以完成的大目标,而要根据孩子的能力制定他们“够得着”的目标。比如,希望孩子养成快速写作业的习惯,我们可以先让孩子从自我分析开始;第二个阶段在学校完成三项作业;第三个阶段九点以前完成等等,根据自身情况制订一个时间段(一周、半月或一个月)养成一个好习惯的目标。
5.面对压力怎么办(齐加尼克效应 )
      因压力导致心理上的紧张状态,被称为“齐加尼克效应”。
      法国心理学家齐加尼克曾作过一次实验:他将受试者分为两组,让他们去完成20项工作。期间,齐加尼克对一组受试者进行干预,使他们无法完成任务,而让另一组顺利完成任务。结果发现:虽然所有受试者接受任务时都显出紧张状态,但顺利完成任务者,紧张状态随之消失;而未能完成任务者,紧张状态持续存在,他们的思绪总是被那些未能完成的工作所困扰,心理上的紧张压力难以消失。
      启示:孩子完不成作业或完不成学校的任务时,虽然表现得满不在乎或者逃避,其实他们的内心很焦虑。在这种情况下,指责只会让他们更有压力,更加逃避。和孩子一起,帮助他们完成任务,才是解决问题最好的办法。
6.被关注的力量(霍桑效应)
      “霍桑效应”是指当人们意识到自己被关注或观察时,会刻意改变自己某些言语和行为的效应。
      1924年11月,哈佛大学的心理专家在霍桑工厂做了一项研究,他们选定了六名女工作为观察对象,试图通过改善照明、工资、休息时间、午餐等因素,找到提高员工效率的方法。历时九年的实验和研究,学者们终于发现在霍桑试验中,当这六名女工被抽出来成为一组的时候,她们就意识到自己是这些专家一直关心的对象,这种受注意的感觉使得她们加倍努力工作,以证明自己是优秀的,是值得被关注的。
      启示:给予孩子一些权力,比如:学习任务的规划、分担家务、零花钱的管理等等,让孩子感受到平等和尊重,自我能力的认可,这份关注能够激发孩子们前进的动力,证明自己是值得被关注的。
7.不同的视角不同的感受(晕轮效应)
      “晕轮效应”又称“光环效应”,是指当我们对一个人形成好或坏的印象后,就会依据这些印象来推论他其他方面的特征。
      美国心理学家凯利在麻省理工学院的两个班级做了一个试验。上课前,实验者向学生宣布,临时请一位研究生来代课。向一个班的学生介绍他时,实验者用热情、勤奋、务实、果断等词,向另一个班的学生介绍他时除了将“热情”换成了“冷漠”之外,其余各项都相同。下课之后,前一班的学生与研究生一见如故,亲密攀谈;另一个班的学生对他却敬而远之,冷谈回避。一词之别,竟会影响到整体的印象。学生会戴着这种有色镜去观察代课者,而这位研究生就被罩上了不同色彩的晕轮。
      启示:孩子对于老师和同学的态度会影响到他们在学校的积极性,所以与孩子交流时,不要过早地对他的老师和同学做出评价,要鼓励孩子尽可能多地与他们交流,更加全面地看身边的人,不要因为某句话或某个举动就认为这个人一定是什么样的。
8.抽刀断水水更流(禁果效应)
      禁果效应也叫做“亚当与夏娃效应”,越是禁止的东西,越想得到。这与人们的好奇心和逆反心理有关,这种由于单方面的禁止和掩饰而造成的逆反现象就是“禁果效应”。
      启示:很多父母担心自己的孩子早熟或因为早恋而影响学习,于是就控制孩子上网或与异性的接触。但这样的阻止反而让孩子更加好奇网上的内容和外面的世界,他们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可能还会骗父母,父母就会失去正面引导孩子的机会。孩子迟早会走入外面的世界,与其不让孩子接触,不如与他们分享利弊,教会他们自我保护、自己判断的能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9

主题

0

好友

2006

积分

版主

心理老师 发表于 2017-10-27 10:29:38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来自-- 江苏淮安
三、帮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人,把自己解放出来
      在孩子上学后,很多家长都开始守着孩子做作业,不厌其烦地,一道题一道题地耐心讲解,有时甚至全家总动员,为的就是辅导孩子的作业。
      两年下来,孩子的学习成绩可能一直领先,但是独立学习能力却没有得到提高。
      上了三、四年级,语文的阅读分析、作文加上来了,数学题目也更难了,有些家长辅导力逐渐力不从心了。
      孩子失去了家长的支撑,学习马上就滑落下来了。家长着急,孩子失落。
      孩子自主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是通过学习逐渐形成的。而且越小开始训练,效果越好。
      潜移默化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从“陪读”中抽身,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自立精神。
      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
      大家都知道,广泛的兴趣,更能够积累孩子多方面的感性认识,丰富知识量,拓宽思路,面对问题时能够多角度的去思考。没有兴趣的学习是一种痛苦的行为,学习兴趣与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相辅相成,那怎样培养孩子的广泛的兴趣呢?
      (1)拓展孩子的视野,经常带孩子走出家门,外出旅游或参加社会活动是很好的学习途径。
      (2)从游戏中开发孩子的兴趣。爱玩是孩子的天性,一些益智类、竞争类游戏能很好的激发孩子对某一事物的兴趣。
      (3)让孩子多读书。多给孩子买一些有益的适合孩子特点的书,像是趣味科学、脑筋急转弯、自然奇观等,最好是图文并茂,孩子容易感兴趣。也可以和孩子一起选择他喜爱的书籍。
      给孩子足够的鼓励和赞扬,增强他的自信心
      自信心是一个人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而自信心更多时候是来自家庭、父母的鼓励。
      (1)适时、及时的夸赞。受到自己信赖的人(爸爸妈妈、老师)的表扬,会增添孩子的自信心,做事更加认真努力。
      (2)充分尊重、信任孩子。与孩子有关的一切事宜都让孩子拥有知情权,尊重孩子的意见,而不是强制性的让孩子被动的接受“爱”心安排。
      多给予孩子积极有益的暗示
      父母直接的教育,孩子可能不愿接受,但是一些积极的暗示作用效果确实很明显的。如表情暗示(眼神),榜样暗示(以身示范),动作暗示(大拇指),语言暗示等等…
      在适当的时候真诚的给予孩子一些积极暗示,一定会收到意料想不到的惊喜。
      让孩子体验学习的快乐
      经常的成功会给孩子带来快乐,通过学习取得好成绩,受到老师、父母的称赞对孩子来说是件很快乐的事情。所以,在孩子取得一定的成绩的时候,及时给孩子一些认可,对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很有帮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