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成为孩子的课堂
点击标题下方“少年商学院”关注 每周日“精品推荐”栏目 分享全球创新教育优质资源与方法
逻辑是哲学、语言、数学的引擎。它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逻辑不仅影响各领域学科的发展,也深刻影响着人类的生活。从街角酒吧到金融市场交易所,从古老的哲学研究到前卫的人工智能科技,逻辑无处不在。 电影《教父》里有句台词:“花半秒钟就看透事物本质的人,和花一辈子都看不清事物本质的人,注定是截然不同的命运。”这个“本质”指的就是逻辑,它将影响孩子的学习、生活甚至人生的发展。
欧美国家一直非常重视孩子逻辑能力的培养,在美国国家天才儿童协会(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Gifted Children)关于“天才孩子”的特征描述中,“逻辑思维能力”的权重是最高的。
今天,学院君就给大家推荐一部BBC的纪录片《逻辑的乐趣(The Joy of Logic)》,这部纪录片不是单纯地讲述逻辑的演变历史,而是从不同的著名理论入手,带人们走近逻辑的世界,从中体会数学和规则背后的乐趣,对孩子而言,这是一部很好的启蒙片。(拉至文末获取资源链接)
豆瓣网友“1先森”评价:“简单生趣的介绍了逻辑以及从逻辑引发开的现实应用,没有想到简单逻辑居然在后人的发展下有如此之深的扩展与实践,很具有现实意义的谈资。”
小学生也能看懂的“逻辑学”
要孩子们理解“逻辑”这个比较虚的概念可不容易。这部纪录片没有用枯燥的长篇大论来解释,而是通过一个故事给孩子们讲述了逻辑的概念: 主持人先讲了三个逻辑学家喝酒的故事。 有三个逻辑学家走进了一个酒吧。服务员问:“先生们,你们三个都需要啤酒吗?”
第一个逻辑学家说:“我不知道。”
第二个逻辑学家也说:“我不知道。”
然后第三个逻辑学家一脸了然地说:“是的,我们都要啤酒。”
看到这里,我们可以先问问孩子:“为什么第三个人会知道大家都要啤酒呢?” 这个问题的关键点在于是否“三个人都要啤酒”。如果他们中有一个人不想要啤酒,他们就不是“都”要啤酒。 第一个逻辑学家想喝啤酒,但他不能替其他人回答,所以他不得不说“我不知道”。
相同的问题落到第二个逻辑学家身上,他听到第一个人的回答后,就能猜测到第一个人要喝啤酒,但是他并不知道第三个人是否要喝,所以他也不得不说回答“我不知道”。
第三个逻辑学家听到前两个人的回答,可以推测出他们都要喝啤酒,而他自己也想喝啤酒,所以他正确地进行理论逻辑推导,得出了这个问题的正确答案——“嗯,我们都要喝酒”。
从这个故事,主持人很好地解释了“什么是逻辑?”——
“逻辑其实就是关于正确推理的规则,逻辑不是知识,也不生产知识,它所做的就是给我们提供一套严谨的规则用来组织和运用知识。”
结合实例介绍逻辑的重要理论
了解的逻辑的概念之后,主持人就开始介绍逻辑的发展,从几个重要的著名理论入手,配合有趣的例子,让孩子轻松理解这些理论。 关于逻辑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的亚里士多德,而他最著名的逻辑工具就是“三段论”。这是个很简单的争论,它包含了三个命题,前两个命题是前提,最后一个是结论。
这样说可能不好理解,我们先来看两个例子:
第一个前提:“哲学教授很有头脑”。 第二个前提:“Peter Millican是哲学教授”。 结合两个前提可以推理出:“Peter Millican很有头脑”。
第一个前提:“人终有一死”。 第二个前提:“苏格拉底是一个人”。 结合两个前提可以推理出:“苏格拉底终究会死”。
根据前提来推导结论,是不是很简单呢?
不过,可不是所有“三段论”都是正确的,有些只是一个逻辑谬论。比如下面这个推导: 第一个前提:“所有猫有四条腿。” 第二个前提:“我的狗有四条腿。” 结合两个前提可以推理出:“我的狗是猫。”
很显然,这个结论就是错的。你也可以让孩子多试一试这种推理方式,用这种方法可以加深孩子们对“逻辑”的理解。
逻辑的延伸应用
了解逻辑的相关理论,孩子们可能还会问,“逻辑有什么用啊?”所以,主持人就进一步介绍了逻辑在人工智能科技领域的应用,以及它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把逻辑发扬光大,把它们放到生活应用中的,是一位叫做George Boole的数学家,他发明了and,or,not等数学符号,这就是著名的布尔逻辑算符。 同样的,我们用个简单的例子来解释这些符号。“X”代表毛茸茸的东西,“Y”代表会汪汪叫的。“and、or、not”就是用来整合这些种类的事物。
X And Y(图中黄色部分)指的是毛茸茸,还会汪汪叫的东西,例如小狗。
X OrY(图中蓝色部分)指的是毛茸茸,或者会汪汪叫的东西,例如小兔子。
NotX And NotY(图中红色部分)指的是既没有毛,又不会汪汪叫的东西,例如主持人。
更重要的是,这个数学家还开创性地把“1”和“0”分别对应“正确”与“错误”。这是一种全新的逻辑推理形式,影响了后来的计算机语言——二进制。 为了让孩子们理解布尔逻辑是如何被用来计算的,主持人让孩子们扮演不同的符号,通过一个游戏来模拟计算机的计算过程。
这部纪录片可谓是“知识点多、画面精美、音乐幽默”,把一个比较难以理解的话题演绎得妙趣横生……非常值得家长和孩子一起观看。
思维方式的不同
是聪明孩子与普通孩子最大区别
真正的学霸未必是智商最高的人,但一定是罗辑思维最强的人。
“逻辑思维能力”对数理化、计算机、法律、科学等学科都是必不可少的技能,它能帮助孩子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一般来说,训练孩子的逻辑思维,能提升他的数理能力、认知能力、观察能力、记忆能力等。 而且,这种能力从幼儿园或小学就可以开始训练了!今天学院君就简单介绍几种逻辑思维训练的方法。 一、在日常对话中培养 1、Emphasize Cause and Effect(强调日常对话中的因果关系) 明辨因果关系,这是逻辑思维的基础能力之一。比如,去公园的时候,可以告诉孩子,因为今天天气很热,所以你现在口渴了;因为你口渴了,所以你需要喝水。 孩子还小,并不一定能理解这里面的因果联系,但家长在表达自己的过程中注重逻辑,会慢慢把自己变成思维更清晰的人,在孩子在成长中给TA潜移默化的影响。 下图是美国一个小学二年级的孩子们和老师一起做的“因果关系”讨论板,左边是因(因为孩子脏了)、右边是果(所以妈妈给她洗了个澡),条理很清晰,大家在家也可以试着用这种方式教孩子将自己的思路“画出来”:
2、Ask Good Questions(通过提问来训练思路)
阅读也是训练逻辑思维的一个很好的载体,因为故事里常常藏了很多基础的逻辑知识。读书的时候,可以多向孩子提问,强化TA对故事中逻辑联系的理解。 举个例子,有一本绘本叫做Papa, Please Get the Moon For Me. 爸爸为女儿摘到了月亮,可是月亮太大,拿不进屋去。这时候就可以问孩子,“月亮进不去屋里的原因是什么呢?”
大一些的孩子,还可以鼓励他自己用思辨的语言来描述这个故事。等孩子有了一定逻辑思辨能力基础,到高年级,学校还会教他们辨认逻辑谬误(Logical Fallacies)。 3、Facts vs. Opinions(教孩子区分事实和观点) 美国小学课堂上教孩子思辨能力的重要课题之一,就是教孩子is that a fact or opinion(那是一个事实,还是观点)?
事实,包括太阳是热的、巧克力是甜的、A是字母表里的第一个字母、蜘蛛有八条腿;而观点包括“我喜欢晒太阳”、“巧克力很好吃”、“我不喜欢背字母表”、“我觉得蜘蛛很可怕”。
美国的小学里常常有一些关于事实和观点的展示板,随时训练孩子们辨认它们的区别:
老师还会请孩子们来做presentation,和小伙伴们分享他们怎么区别事实和观点,或者用事实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在家也可以玩起来:
二、思维导图法(Thinking Map) 除了日常对话,还可以用思维导图帮助孩子们学会有序、全面细致地观察和思考、分析与解构,理清复杂事物的思路,学会独立思考。
例如:双气泡图可以培养孩子的概括和对比能力、括号图可以培养拆分思维、流程图可以让孩子学会按先后顺序分析事物的内在逻辑、复流程图可以按因果关系解构事物发展逻辑......
那么,该怎么用思维导图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呢?举个例子给大家说明一下,怎么把具体的方法和工具融入在一起,并且系统地帮助孩子们提升思维能力。
这是一个多重流程图,看起来非常吓人,但这是非常好的例子,这个图可以帮助孩子分析一个关键事件的前因后果。 我们先把它放到一个“塑料垃圾污染”的场景当中,通过分析塑料垃圾污染的原因有哪四个,并且会带来怎么样严重的后果,来帮助孩子去整理这个事件的前因后果。
在分析这个事件的过程中,孩子锻炼了探索的能力,给他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他能够比较有逻辑地说出这个事情的前因后果到底怎么样。 三、观看或者参加辩论赛 对于年纪较大、理解能力比较好的孩子,观看辩论赛也是一种轻松提高逻辑能力的方式,辩论不仅考验嘴上功夫,更考验人们快速组织信息,将零散观点系统化、寻找论据及他人立场薄弱之处,有效说服别人等能力,这是一种思辨能力。 甚至可以让孩子参加辩论赛,这是一种头脑体操,是对阅读、分析、收集、提炼信息等能力的极佳锻炼。
微信又改版了...
有家长反映说找不到我了 如果你想更方便地找到【少年商学院】 可以把我们“设为星标” 步骤很简单
《10岁男孩用思维导图,化解家庭旅行难题》 《如果到中学还不会辩论,可能就已经晚了》 《一部超级纪录片给孩子的思维启蒙》 《这10张图解决了孩子99%写作难题》 《思维导图还不会,难怪孩子写作累》
入群享福利丨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加入少年商学院国际教育社群,我们将分享《逻辑的乐趣》的观看链接及一套风靡全球的儿童逻辑训练书(电子版),每周还享书单影单和公开课等六大福利。 |